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用户忘记密码?
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
作者:芈黍离      更新:2021-06-01 23:26      字数:3255
热门推荐:
    []

    :a6ksw最快更新!无广告!

    p

    “与十年前相比,东京面貌,果是焕然一新啊!”自皇城出,轻策健马,行走在东京的街道间,见着满目的繁华之景,赵匡赞不由感叹道。

    “大王,东京城确实庞大繁华,但自归开封,你也不用每日都如此感概一番吧”身边跟着几名卫士,领头的名叫赵仙,是追随其多年的家臣,此时再闻其言,不由说道。

    赵匡赞并不在意其无礼,反而笑道“当年我流转中原、关中,也在开封待过一段时间,彼时的城池,拥塞压抑,气象暗沉,哪似如今,百万士民,千帆汇聚,万商云集。你到的,是其繁荣鼎盛,我见到的,却是帝国兴旺,国运永昌啊!”

    在刘承祐班师还朝之际,燕王赵匡赞也动身返京,这一点,是两者早早地便达成共识的。而赵匡赞也是举家南下,极尽家私,幽燕的一些土地、产业尽数转让了,一副与幽燕彻底话别的意思,这就很识趣了。

    “大王,这朝廷把你召回,也不说如何安排,堂堂的燕王,总不至于就这般养老了吧!再者,此番汉辽大战,我们也立了不少功,朝廷怎么还没个表示!”赵仙又嘀咕道。

    听他这么说,赵匡赞的轻笑道“怎么,你想着自己的功劳,要谋个官职?”

    赵仙赶忙摇头,应道“小的跟随大王多年,早已习惯,一辈子侍奉效忠大王,足够了!”

    这话听得,就是舒心,不过,赵匡赞的表情严肃了些“开封毕竟不是幽州,今后类似的话,不管人前人后,都不许再说了,要管好自己的嘴。”

    教训了一句,赵匡赞又露出点笑容,说“再者,朝廷虽然还没对我有具体安排,但容我参与朝会殿议,与那些公卿重臣共商国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至于酬功问题,天子与朝廷,何曾亏待过有功之臣?”

    见赵匡赞得开,赵仙也不好再贸贸然发表其他意见,而是请示道“大王,我们现在是否直接回府?”

    同许多在京外位高权重的人一般,赵匡赞在东京也是有别邸的,并且在当初开封扩建的过程中,刘承祐特意给其换了一座占地极广的新邸,可谓虚席以待良久。

    “不用急着回去,陪我再到市坊间逛逛!”赵匡赞笑道;“东京百业兴旺,商贾氛围浓厚,倘若我今后真的赋闲,维持阖府开销,也需有些进项”

    “提及此,小的倒有一事需要向大王汇报!”听赵匡赞这么说,赵仙突然道。

    “说!”赵匡赞显得漫不经心的。

    “王府故人何福殷,想要求见大王!”赵仙禀道“大王是否见一见?”

    “何福殷!”赵匡赞眉头一扬,说道“听说他可是东京城内,有名的富商了!”

    赵仙应道“正是!此人确实是个经商的能人,眼光也好,如今其产业涉及多方,天下诸道都有其商队,与东京不少官员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听说此次北伐,官府有许多物资,都是从他手上购买的,获利不菲”

    “当年我父手下一个走卒,竟然在东京占得一席之地,也确实是个人才!”赵匡赞淡淡地道“他投帖求见,可有言明其目的?”

    赵仙说道“若没有燕王府的扶持,当初岂有他发迹的机会?他终究是大王的仆从出身,而今大王回京,他自当拜见,汇报所治产业的情况!小的以为,大王如欲谋产业,可从何福殷着手,岂不方便许多!”

    从赵仙的话可以出,是准备把何福殷当肥猪宰的。然而,赵匡赞思忖几许,却笑了笑“不必了,人心易变啊!”

    赵仙不解“大王莫不是怕他不肯进献?”

    此时,赵匡赞的眼神中,却流露出一抹睿智的光芒,平静道“如你所言,这何福殷名声甚大,与官府牵扯过深,商人做到这个程度,未必是好事啊!”

    有些事情,不是赵仙这个层级的人所能明白的。而赵匡赞虽然到东京不久,但对于朝廷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如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财力不继,然而支出甚多。

    再加上,前者皇帝还当廷讨论过税收的问题,尤其拿商税来说事,发表的一番法。闻弦歌而知雅意,赵匡赞是听明白了刘承祐的意思,东京商业逐渐繁荣,朝廷此前也多以鼓励为主,予以宽松的环境,但宽松不代表放纵,在东京的大发展中,产生的一些不良的结果,需要解决,对商贾也需要进行约束

    话说得再漂亮,再有理有节,也遮掩不了皇帝那准备举起的杀肥的屠刀。而赵匡赞联想到这些,再考虑起何福殷之事,在态度上,自然偏向与保守了。

    虽然国家行政基本方针定下了,但在从大有为走向无为,进入休养生息的过程中,朝廷上下,却是忙碌一片。皇帝回京后,京城的气氛也陡然一转,似乎有种无形的压力,在鞭策着上下臣工职吏。

    整个五月中下旬,东京朝廷主要有两件大事,其一乃是北伐功劳筹议,议功、策勋、封赏、抚恤,在皇帝的督促下,以极高的效率展开。到庆功宴之前,对于军功封赏条陈已然得到了皇帝批复通过。

    其二则为全国军制、内外军队的进一步整编改革。经过这一次大整顿,大汉军队,正式形成以宿卫、禁军、边军、都司为主,乡兵、蕃兵为辅的全国军事体系。

    宿卫系统,主要守备皇城、宫城,拱卫皇权,以大内军、控鹤军、奉宸营为主力,兵额五千,所有大汉军队都是其兵源。

    禁军仍是大汉最主要的体量,是维护中央权威、保障国家稳定最强大的一股力量。不过,此次整编,废除了此前那些仍显繁杂的军号、番号,更进一步地精简调整。

    殿前、侍卫两司之外,新设巡检司,合称三衙,共同驻守两京及其周遭,以及要害之所。殿前司下辖龙栖、小底、铁骑三军,侍卫司下辖龙捷、护圣、奉国三军,巡检司则以原兴捷、武节两军改编,从其名就可知,在维护治安方面,巡检司的责任要更大些,但在地位上,又要逊殿前、侍卫两司一筹。

    使三衙互制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将领在调兵权上的剥夺,通过枢密院制衡这三衙,并以更加详细且严厉的制度,用以约束。

    并且,对于三禁司的指挥机构,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缩减。比如侍卫司,就把正副帅之下的马军、步军都指挥使给撤了。今后的指挥体系,由侍卫统帅侍卫副帅侍卫都虞侯各军都将厢将尉将营将百将队长什长,这十级构成。

    殿前司那边,也是照此设置,巡检司那边,因为承担着主要治安的责任,在设置上要稍微复杂些,营将以上,皆设副职。

    经过这么一番整改,禁军三司也更加平衡,更具统一性,更显秩序。

    边军的整改,则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更合理的安排,主要是在轮戍制度上下功夫,形成以禁军、边军、都司之间的轮换。戍卒之苦,皇帝尤其体谅,当然,他也是怕边军出问题。

    至于乡兵,则是大汉军队的后备力量,重点在于农闲时的操训。而蕃兵,也是大汉军事体系的一种补充,在大汉军中,也充斥着诸多汉化极深的各族将士,参与此次北伐的关西蕃骑,有三千人哭着喊着要为大汉效力,也在整编之中。

    在君臣同策同力之下,新的军事体系搭建出来了,而接下来要做的,只是往里边填充人手。对于诸多将领而言,也是一场分蛋糕的活动,望眼欲穿。

    对于刘承祐而言,也是一场平衡功劳与资历的挑战。不过,虽则繁复,顾虑重重,但还不至于让他犯难,这种事情,他已是驾轻就熟。
其他人都在看什么: